.
「她的繪畫沒有批判,沒有故事,沒有現實的景物,只呈現一
~鄭芳和/
.
王筱雯(Annie Hsiao-Wen Wang)是一位臺澳跨領域藝術家,其創作聚焦於她所稱的「臨界張力」(liminal tension)——對立力量交會所激發的能量場:東方與西方、理性與直覺、科學與靈性。她的藝術實踐橫跨繪畫、雕塑與裝置藝術,融合科學的精準與精神的敏銳,創造出兼具身體與靈魂共鳴的沉浸式體驗。
她於1979年出生於臺灣,在澳洲成長。童年時期經常穿梭於臺北郊區祖父工廠的喧囂廠房中。十歲時隨家人移居至西澳的柏斯。成年後,她取得物理與機械工程雙學位,並在礦業界工作數年,最終回歸創作初心,完成當代藝術學位。
她的作品曾於紐約、洛杉磯、雪梨、香港與臺北等國際城市展出,並被世界各地的公共機構、私人藏家與企業收藏。她曾獲得 NAVA Ignition Prize 與 Young Artist with Artitude Award 等藝術獎項,並多次入圍新南威爾斯美術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具代表性的 Wynne Prize 與 Sulman Prize。
她的創作語彙深受雙文化背景與靜觀實踐啟發,引導觀者進入靜謐沉思的空間。她的繪畫作品——抽象而冥想——探索崇高與神祕,邀請觀者走入靜默與靈性探問的臨界地帶。透過雕塑與裝置,她將這樣的視野延伸至人與自然的關係,回應當代迫切的生態危機。每一件作品計畫,皆旨在喚起觀者的敬畏、親密感與環境意識。
無論運用顏料還是材質,她的創作始終是一場關於「何為人類存在」的持續探問——一段跨越物質與心靈、可見與無形的詩性旅程。她同時也是多部考古歷險小說的作者。如欲深入了解其文學創作,歡迎造訪 ahwangauthor.com。
.
.
簡歷:
畫冊:
夢, 2014
湛藍之外, 2014
源, 2013
靜, 2013
2012 Gaffer 畫冊
輝, 2010
禱, 2009
媒體報導:
Tatler Asia , 2022年10月22日
朱家綺 我的綺想生活PODCAST,台灣, 2022年7月14日
典藏 Artouch,台灣, 2022年7月22日
源雜誌,台灣, 2017年9/10月
中國時報,台灣, 2017年3月3日
華宇月刊, 台灣,2017年2月
Belle雜誌, 澳洲, 2014年11月
由除魅到復魅−王筱雯的歸根 – 台灣藝術收藏+設計, 鄭芳和, 2013年7月
王筱雯畫作 空靈見禪意 – 台灣人間福報, 2013年7月18日
今藝術, 台灣, 2013年8月
抽象之「源」 – 香港亞洲藝術新聞, 2013年7月/8月 第23卷 第4號
自由時報, 台灣, 2013年7月28日
心境 – 香港亞洲藝術新聞, 2011年11月/12月 第21卷 第6號
Something for everyone – 澳洲西澳洲報, R. Spencer, 2010年10月15日
Illuminating abstract – 香港亞洲藝術新聞, 2010年9月/10月 第20卷 第5號
Prayer on a g-string – 澳洲西澳洲報, R. Spencer, 2009年9月18日
Uneasy bodies of work – 澳洲The Wire雜誌, J. Bahr, 2009年9月10日
澳洲西澳洲報 – S. Bevis, 2009年7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