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設計 2013年7月

感謝台北藝評鄭芳和老師在七月份的藝術收藏+設計(ARTCOLLECTION+DESIGN NO.70 P.58-59) 報導這次『Origins源-Annie Hsiao-Wen Wang 王筱雯 台灣首次個展 』

.

Art collection Design Annie Hsiao-Wen Wang Origins article 王筱雯

 .

由除魅到復魅−王筱雯的歸根                                     文 /   鄭芳和( 資深藝評家)  2013.8

她是一位1979年生於台灣台北,1990年11歲即隨同父母移居澳洲的女子王筱雯。她的繪畫沒有批判,沒有故事,沒有現實的景物,只呈現一種視野,來自寂靜之心的靈視之野,它既是抽象的存在,又是心靈具象心景的浮現。那片朦朧,遼闊的境域,穿越日常的繽紛,直指心靈的冥思之地。

她的作品召喚一種靈性之美,在抒情的抽象中,蘊含柔性的張力,那張力來自畫面的氛圍中逸顯而出的「光」。在恍惚的光暈中,使畫面的空間更深沉的邃入。

她的色彩暈染宛如宇宙初始的混沌,一切仍在生發中,在混沌中流動,衍生不斷演化的形,一種非西方的幾何學所能形容或概括的形,那是非形之形,泯除清晰界限的形,是漸層式的色彩混融合一,既是空無一物,也含攝萬物。

畫面的結構是開放的抽象空間,無邊無界,恍如廣闊天地的無始無盡,一切都被揉成一氣/一體,而畫面所透顯而出的光暈不是西方的科學透視,是東方繪畫的有機透視,徐徐散發一種既柔又雅的神秘詩意。

奇特的是這位在澳洲獲得物理與機械雙學位的女子,嚴謹的理工訓練,竟促發她投入藝術的探求,又取得ECU大學視覺藝術學位,並繼續研修藝術治療,獲得諮詢師執照。或許是科學精確的、邏輯的、數理的理念,無法滿足她的內在需要, 當她一接觸到抽象大師康丁斯基的繪畫, 那句「創作是滿足內在的需要」 ,剎時間她的生命變色,潛藏於內在的藝術種子,忽然含苞迸放。

她的油畫貌似隨機,卻又不隨機,那是經過無數層表面的塗刷,猶如一次次地爬梳內心的秩序,沉澱創作的激情化為如呼吸般的節奏。透著光的畫面,流露出她的思維與情感,既細膩又大氣,畫面既混沌又有序。

長期浸淫西方的科學訓練,王筱雯的繪畫有意打破她所學的牢不可破的物理,那是幾百年來科學所認定的「宇宙萬物具有嚴格的精確性與可決定性。」(註1)她藉由繪畫由西方的機械論科學觀,重新返回東方的冥想,一種不必是心物二元對立的有機觀,一種無法藉由科學精準測量的東方思維。她已逐漸擺脫在澳洲二十餘年所受西方教育的邏輯與理性雕琢而逐漸返回東方的形象思維與直觀當下的心性哲學。

她的繪畫魅力就在於將科學中否認自然事物的神秘性的機械運轉,逐漸恢復生命力,由科學的除魅到生命的復魅,召喚人內在神秘的非理性因子。她試圖穿越西方理性的科學制約 「回歸人性完整而不可分裂的真實存在」。(註2)她創作生命的終極關懷,正是召喚出那種有機的,靈動的,充滿生命靈光又盈滿東方靈韻美學的生命觀照。

以她近年不斷獲得澳洲大獎, 如2009年澳洲西澳紐達拉普市藝術邀請大獎−最佳評審獎,2010年西澳哥薩克藝術大獎−最佳推薦獎,2012年澳洲Wilson視覺藝術大獎−最佳推薦獎,作品並在美國、香港、中國、澳洲展出並獲收藏。一連串的得獎與佳評,既是對一位年輕具有潛力的藝術創作者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掌聲落歇之後 相信她仍將一本初衷擁抱創作的寂靜之聲。

也玩裝置藝術及攝影的王筱雯,在拍攝過無數的眾生相後,有著宗教體驗的她,捨去人間世的種種美好與不堪的形形色色,以空濛一片,交融虛實的色彩氛圍與空間,讓人觀之如進入自由的形上冥想世界,脫落身心的重擔,釋放內在的能量。她正以繪畫,偷渡她諮商師的角色,以空靈的畫面,淨化觀者的心,抖落浮世的塵埃,回歸心靈無染的純真面目。

在王筱雯虛實相生,色彩與光影接續對話的油畫或水墨中,作品如一面靈魂的鏡像,在在折射出生命的光點。她正以創作重燃觀者的內在之火 那是一處屬於人與宇宙自然靈犀感通的生命光源,她是一個年輕而老的靈魂,以創作之火為人間放光。

她的年輕並不妨礙她尋譯東方哲思,回歸母體文化的根源,作為創作的源頭活水。老子云:「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回歸本源,自然寧靜,寧靜就能恢復本性,在王筱雯一系列「歸根」的復魅過程中,她由「靜」出發,她正以藝術一步步走上創作的修行之道,相信假以時日她必能去蕪存菁,讓生命與藝術更臻於化境。

註1:黃永和《後現代課程理論之研究:一種有機典範的課程觀》,頁59,師大書苑,2001
註2:石朝穎《人類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美學的形上關懷》,頁234,水瓶世紀文化,1998